6月10日,國務院批準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85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0項),其中福安市“紅茶制作技藝(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入選。
(附部分項目名錄)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國家大興,茶換黃金,船泊龍鳳橋,白銀用斗量?!边@民諺中價比黃金的茶,說的就是咱們福安的坦洋工夫!因為早在1915年就與國酒茅臺一同獲得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所以位列福建三大工夫紅茶(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之首。
“工夫”紅茶(亦稱條形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名茶。這“工夫”可不是憑空而來,靠的是歷史的積淀。相傳于清咸豐、同治年間(公元1851-1874)由福安坦洋村人胡福四試制成功,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傳統(tǒng)坦洋工夫紅茶以“坦洋菜茶”為原料,芽梢肥壯或短小,有茸毛,制成紅茶具味高香濃的特質。從綠葉到紅茶,經諸多復雜工序,看天做茶,手法善變,獨創(chuàng)改單式為復式的“萎凋法”和精制篩分法,形成一套科學性的“揉茶絕活”,即“輕~重~輕~和慢~快~慢~抖散”,反復三次,從而做成最佳條索。每道工序皆有訣竅,精彩迭出。
坦洋工夫紅茶的初制過程包括萎凋、揉捻、渥紅、干燥四個步驟,再經過復火、篩分、揀剔等精制工序,分成各個級別的商品茶。從初制加工到精制篩分,經“抖、分、撈、選、簸、漂”六大核心工藝技法的十幾道制作工序,形成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烏潤有光的成品。沖泡時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鮮爽醇厚,葉底紅勻光亮。
早在清朝,福安坦洋工夫就經廣州運銷西歐風靡皇室。此后茶商紛紛入山求市,接踵而來并設洋行,周邊各縣茶葉也云集坦洋,坦洋工夫聲名不脛而走。
自光緒六年至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880-1936)的五十余年,坦洋工夫紅茶每年出口均上萬擔,荷蘭、英國、日本、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與地區(qū)都成為它的鐵桿粉絲,當時每年收到的外匯茶銀就達百余萬元。后因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銷路受阻,產量銳減。
百年后的今天,坦洋工夫在歷史的基礎上迎著時代風浪再次起航。在福安市委、市政府“遵循綠色發(fā)展、注重質量興茶、實施品牌帶動”戰(zhàn)略的高位推動下,先后榮獲國家地理標志、中國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首批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錄產品、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稱號,成為當今中國紅茶標準的制訂者。
同時,福安市還把坦洋工夫作為區(qū)域公共品牌,積極通過加強優(yōu)良品種培育、創(chuàng)新制茶工藝、推廣物聯網技術、產品安全追溯系統(tǒng)和加快推動茶旅融合等多種形式,賦能茶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目前,全市共有茶園面積約30萬畝,2020年毛茶產量2.8萬噸、產值17.6億元、綜合產值90億元。
6月10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以“傳承技藝 美麗中國”為主題的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精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館開幕。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王曉峰,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王慶,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乃恩,福安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鐘宜國,福安市政府副市長張為明等領導出席活動。
近年來,福安市堅持“綠色發(fā)展、質量興茶”理念,集中優(yōu)勢資源,持續(xù)抓好坦洋工夫品牌建設,坦洋工夫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證明商標”“中國馳名商標”“中國茶葉區(qū)域最具經營力品牌”等榮譽,同時,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已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精品展開幕式)
本次展覽活動以福安坦洋的歷史文化為背景,以坦洋工夫茶在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為主線,通過展覽、實物、傳統(tǒng)工藝制作現場演示、多媒體等形式,集中展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的保護研究成果。
在展廳搭建出的老字號店鋪情景空間里,大家還近距離觀賞老式茶盤、茶碟、茶箱、茶篩、揉捻機、畬族采茶女服飾等50余件實物藏品,與非遺傳承人面對面交流,現場體驗篩分、揉捻、烘焙等制茶技藝并品嘗工夫茶。
(觀賞非遺傳承人篩分技藝)
當天下午,在恭王府博物館會議室還舉辦了“振興傳統(tǒng)工藝學術論壇——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傳承與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制茶技藝的保護與傳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有效銜接鄉(xiāng)村振興等議題。
(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藝傳承與發(fā)展學術研討會)
此次坦洋工夫茶進京展覽展示,以深入中國人日常生活數千年的“茶”為講述對象,詮釋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主題,同時也展示了閩東干部群眾滴水穿石、勤勞致富的奮斗精神,向建黨百年獻禮。
(精彩展演吸引現場嘉賓及媒體朋友紛紛駐足拍照)
據了解,展覽將持續(xù)至8月15日。
(圖文部分轉自今日福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